在 AI 技术蓬勃发展,AI 生成内容充斥网络的当下,一则新规即将给行业带来重大变革。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,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》国家强制标准正式生效,这一标准为 AI 生成内容的规范管理立下了严格规矩,所有从业者都需紧急行动,确保业务合规。
根据新规,AI 生成的各类内容,包括文本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,均被要求添加标识,且分为显式与隐式两种标识方式。显式标识需让用户能够直观感知,对于文本内容,需在开头醒目位置标注 “AI 生成” 字样,清晰向读者表明内容属性;图片类则要在边角处放置特定标识,不影响画面主体的同时起到明确提示作用;视频更为严格,需在起始画面持续显示标识长达 2 秒,保证观众在开始观看时就能知晓内容来源。而隐式标识则是在文件的元数据中嵌入相关信息,这些信息虽不易被普通用户直接看到,但能被专业工具读取,用于追溯内容的生成源头、服务提供者等关键信息,为内容的全流程监管提供有力支持。
在责任划分方面,服务提供者作为内容生成的第一责任主体,需确保生成的内容严格按照要求添加双标识。传播平台同样肩负重任,在内容传播过程中,需核验文件元数据中的隐式标识,对于那些未按规定标识的内容,不能随意传播,甚至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提示措施。一旦服务提供者或传播平台违反新规,将面临严重后果,如被要求限流整改,限制违规内容的传播范围,直至符合规范;情节严重的,还可能承担法律风险,面临行政处罚,这无疑给从业者敲响了警钟。
面对即将生效的新规,从业者必须即刻行动起来。首先,要对现有的 AI 系统进行全面评估,查看是否具备生成符合新规标识的能力,若存在不足,需尽快投入研发力量进行升级。在产品设计环节,也要充分融入新规要求,从内容生成、编辑到发布的全流程,都要确保标识的准确添加与有效展示。只有迅速完成合规调整,才能在新规生效后顺利开展业务,避免因违规遭受损失,在日益规范的 AI 内容市场中站稳脚跟。
.
.
.
.
.
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