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时间 9 月 16 日,迪士尼、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探索公司这三大好莱坞影视行业的巨头,联手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,将矛头对准了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 MiniMax,指控其旗下的 “海螺 AI” 服务存在大规模侵犯版权的行为。这一诉讼案件,无疑在人工智能与娱乐产业的交叉领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在长达 119 页的起诉书中,迪士尼、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探索公司详细列举了 “海螺 AI” 的侵权行为。该服务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,利用了诸多知名影视角色,像《星球大战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达斯・维德,以及《神偷奶爸》里可爱的小黄人等。普通用户仅仅通过输入简单的文本指令,例如 “让达斯・维德手持红色光剑在死亡之星上行走”,“海螺 AI” 就能迅速生成对应的高质量图片与视频,并且这些生成内容还带有 MiniMax 的品牌水印,用户可以轻松下载保存。
三大影视公司指出,MiniMax 的这种做法,实际上是将他们宝贵的、受版权保护的角色当作自己的资产随意使用,这种行为不仅构成了对版权作品的直接复制与分发,更是在明目张胆地鼓励用户进行侵权操作。此前,这三家好莱坞巨头已经向 MiniMax 提出了停止侵权行为的要求,然而,MiniMax 并未对此作出有效回应,也没有采取任何实际措施来停止涉嫌侵权的服务,这使得好莱坞方面最终决定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。
在此次诉讼中,迪士尼、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探索公司提出了多项诉求。一方面,他们要求 MiniMax 停止使用其拥有版权的知识产权,交出通过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全部非法利润;另一方面,他们还希望法庭能够按照美国版权法的相关规定,对每一项侵权作品判处最高可达 15 万美元的法定赔偿。同时,三大影视公司申请法院颁布禁令,禁止 MiniMax 继续利用其旗下的版权作品来训练 “海螺 AI”,并且严禁该服务再生成与这些版权角色相似的内容,以此来彻底杜绝未来可能出现的侵权风险。
公开资料显示,MiniMax 成立于 2021 年,尽管成立时间不长,但发展势头迅猛,已经成长为一家估值高达 40 亿美元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。其核心产品 “海螺 AI” 凭借出色的多模态生成能力,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,服务覆盖超过 200 个国家和地区。不过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创作领域的广泛应用,AI 与版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,此次 MiniMax 被好莱坞巨头起诉,也反映出整个 AI 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—— 如何在创新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。
对于此次诉讼,MiniMax 截至目前尚未作出公开回应。而这起案件后续将如何发展,AI 技术应用中的版权边界又该如何界定,都成为了业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。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下,这一诉讼案件或许将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,为未来 AI 行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法律的完善提供重要参考。

.
.
.
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