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厂搞AI,谁赚到钱了?

在 AI 浪潮下,一些大厂已经通过 AI 业务实现了盈利或看到了盈利的趋势,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大厂:

  • 百度:百度智能云是百度 AI 变现的重要途径。百度将文心大模型与云服务深度结合,其非在线营销收入(主要包括智能云、萝卜快跑等)从 2022 年的 259 亿涨到 2024 年的 317 亿。2025 年 Q1,百度非在线营销收入 94 亿元,同比增长 40%,其中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 42%,增速超越了谷歌 GCP、微软智能云、亚马逊 AWS。百度通过 “模型 + 服务 + 算力” 的模式,商业化路径较为明确。
  • 阿里:AI 的收入主要体现在云智能集团上。2025 年 Q1,阿里总营收 2432 亿,同比增长 3.9%,其中云智能集团收入 301 亿,同比增长 18%,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。自 2023 年 4 月阿里发布通义千问大模型并采取开源模式迭代更新,截至 2025 年 4 月底,千问已开源 200 余个模型,全球下载量超 3 亿次,衍生模型数超 10 万个,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。此外,阿里开发的 AI 编码助手 —— 通义灵码,也实现了强劲收入增长。
  • 腾讯:腾讯虽未在财报中披露 AI 业务具体数据,但 AI 已整合到各项业务中并产生了实质性贡献。2025 年 Q1,腾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20% 至 319 亿元,连续十季实现两位数增长,得益于广告平台的持续 AI 升级;游戏 Q1 收入整体增长 24%,增速创近 3 年新高,AI 技术在推动游戏业务长期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,尤其是大型竞技类多人游戏。
  • 华为:华为在 “卖铲人” 业务领域有布局,即卖算力基础设施,不过国内大厂多数处在用短期亏损换长期壁垒的阶段。华为也专注于 B 端的 AI 应用,没有 C 端通用 AI 助手,其在模型即服务(MaaS)领域也有一定的业务,为企业提供 AI 模型服务和定制化训练。

除上述大厂外,科大讯飞、快手、美图等公司也在通过不同的 AI 布局实现盈利或提升业务竞争力。例如,美图通过 AI 功能提升图片处理能力,促成用户付费转化;快手用 AI 优化内容分发、视频生成。

说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收集于互联网,如果有不妥之处,敬请谅解。如有侵权内容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内容并不能代表产品厂家,或者是第三方的观点,非专业技术类人员,请勿对服务器设备进行操作,以免造成设备不可使用或数据丢失。同时凯铧互联小编建议用户定期对云服务器数据进行备份保存! 北京凯铧互联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凯铧互联)由多名前阿里云资深技术专家创立,核心员工来自阿里云、腾讯云等,作为阿里云重要的合作伙伴,专注于为企业用户提供云计算及云计算的解决方案,高端网站建设,设计及维护服务,设计开发经验丰富,用户认可率高.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,若您需要帮助, 可以直接扫描添加我们客服微信号,阿里云代理商凯铧互联专业技术团队为您提供全面/便捷/专业的7x24技术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