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均活跃用户 3.15 亿、日均视频播放量 41 亿、日均使用时长 96 分钟 —— 作为中国 24 岁以下 Z 时代最青睐的 APP,哔哩哔哩(简称 B 站)早已超越 “二次元社区” 的单一标签,成为年轻一代的标志性文化平台。本期 “设计大侦探” 通过 1.4 万字的深度拆解,从产品画像、内容服务、变现模式等维度,揭开 B 站吸引 Z 时代的核心密码,也为行业提供一份专业的竞品分析参考。

一、导读:拆解框架与适读人群
本次拆解共分六个部分,阅读需至少 30 分钟,核心围绕 “Z 时代为何热爱 B 站” 展开。为保证分析专业性,采用三大理论支撑:AARRR 模型(用户生命周期拆解)、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(界面设计评估)、格式塔原理等设计基础理论(交互诊断)。
适读人群覆盖四类从业者:C 端内容平台产品设计师可借鉴 B 站的产品设计体系;UI/UX 设计师能跳出执行层理解功能背后的价值;计划入职 B 站的从业者可提前熟悉产品细节;内容社区创业者则能获得完整的竞品参考。建议读者边体验 B 站 APP 边阅读,结合拆解解读直播收获更丰,文中的设计思考与迭代建议也欢迎通过在线批注交流。
二、产品画像:从 8 个维度看懂 B 站
1. 行业与竞争:踩中 Z 世代增长红利
B 站隶属于文娱类内容社区,背靠庞大的市场红利:2025 年中国 Z + 世代泛视频行业规模预计达 1.36 万亿元,Z 世代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超 27%,且手办等衍生市场稳步增长(2023 年预计突破 91 亿元)。
竞争层面,B 站直面抖音、快手、微博等巨头,月活虽不及前三者,但在 “年轻用户粘性” 上优势显著 —— 曾获 “Z 世代偏爱 APP” 榜首,用户日均使用 96 分钟,远超短视频平台,核心竞争力在于 13 年积累的二次元文化护城河。
2. 核心定位与用户:从 ACG 到多元兴趣圈
B 站 2009 年成立,2013 年推出 APP,初期以 ACG(动画、漫画、游戏)内容为核心,如今已覆盖 7000 多个兴趣圈层。用户画像鲜明:24 岁以下占比 77.42%,男女比例接近 1:1,新一线及三线城市用户居多,中等及以上消费能力占比超 68%,是典型的 “年轻、有消费力、爱分享” 群体。
3. 生命周期:成熟期聚焦变现与留存
当前 B 站日活超 9370 万、月活 3.15 亿,2018 年美股上市、2021 年港股二次上市,已进入产品成熟期。现阶段核心目标是在维持高粘性的同时,优化商业变现效率,比如提升增值服务、广告等业务的营收占比。
三、内容服务:Z 时代留存的核心密码
B 站的内容服务围绕 “用户激活与留存” 设计,核心亮点集中在三点:
1. 多元内容:从 “二次元” 到 “万物皆可 B 站”
APP 设有 34 个栏目,涵盖番剧、国创、纪录片、知识、鬼畜等,中长视频(10 分钟以上)占主导。不同于短视频的 “碎片化娱乐”,B 站内容更注重深度 —— 比如 90 分钟的知识分享视频完播率达 20%,印证 Z 时代对 “有价值内容” 的偏好。
2. 特色互动:弹幕与 “一键三连” 的社区魔力
“弹幕” 是 B 站的灵魂,用户可自定义字号、颜色,年度弹幕更是成为流行文化符号,背后是 “巴甫洛夫效应” 的应用,让用户在实时互动中产生归属感。“一键三连”(点赞 + 投币 + 收藏)则简化了用户反馈路径,成为 UP 主(创作者)的重要激励;此外,“充电计划”“悬赏带货” 等功能,进一步强化用户与创作者的连接。
3. 创作者扶持:降低门槛,保障收益
“创作中心” 是 B 站的核心运营工具:提供智能剪辑、模板成片等功能降低创作门槛;通过数据中心(播放量、粉丝画像分析)帮助 UP 主优化内容;还设计了创作激励、花火商单、直播带货等多元收益渠道,甚至组建专属社群为 UP 主提供灵感,这也是 B 站能留住优质创作者的关键。
四、变现服务:围绕 Z 时代消费偏好设计
B 站的变现模式紧扣年轻用户需求,主要分 C 端和 B 端两类:
1. C 端变现:精准匹配年轻消费喜好
- 会员购:以动漫手办、潮玩、盲盒为主,设有 “海贼王”“鬼灭之刃” 等主题专区,甚至加入 “角色守护值” 等互动玩法,贴合 Z 世代的 IP 消费需求。
- 增值服务:大会员(148 元 / 年)提供弹幕颜色、课程折扣等权益,会员留存率达 80%;“个性装扮” 销售 APP 皮肤、头像挂件,年轻用户付费意愿强烈。
- 课堂与工房:知识付费(考试考证、职业课程)和创作者服务(绘画、咨询接单),拓展变现边界。
2. B 端变现:为企业链接 Z 时代
通过品牌号、效果广告、内容营销(UP 主商单、IP 植入)等,帮助企业触达年轻群体。比如 “花火平台” 为粉丝超 1 万的 UP 主对接商业合作,既保障创作者收益,也为品牌提供精准营销渠道。
五、总结与展望:内容为王,体验待优化
B 站的核心优势在于 “社区文化 + 优质内容 + 创作者生态”:Z 时代用户因 “有归属感的互动” 和 “有价值的内容” 留下来,创作者因 “完善的扶持体系” 持续产出,形成良性循环。但短板也明显:APP 体验层较平庸(如游戏中心设计粗糙)、内容层缺乏新意,部分功能(如 “校园” 版块)操作门槛高。
值得关注的是,B 站近期宣布用 “播放分钟数” 替代 “播放次数” 作为外显数据,这一变革凸显其对 “内容质量” 的坚守 —— 在短视频泛滥的时代,这种对长视频、优质内容的重视,或许正是 B 站能持续吸引 Z 时代的根本原因。正如 B 站 CEO 陈睿所言:“为创作者搭建舞台,为用户创建美好社区”,这份对内容的敬畏,也让 B 站有望在未来持续引领年轻文化潮流。
.
.
.
.
.
.
.
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