唱《新贵妃醉酒》时,屏幕里蹦出猫猫开战斗机;点张悬的《张三的歌》,画面竟是巨石强森版超人;就连周杰伦的经典曲目,也配上了与歌词毫无关联的卡通小熊蹦跳场景 —— 近期全国 KTV 掀起的 AI 生成 MV 风潮,正让不少消费者直呼 “整懵了”。本想靠 AI 削减成本的 KTV,反而因诡异画面陷入吐槽漩涡。
AI 生成的 MV 早已脱离 “粗糙” 范畴,堪称 “魔幻现实主义现场”。有顾客遇到沙皮狗扛枪对战机甲猫的荒诞场景,有人被克苏鲁风格的抽象画面吓得头皮发麻,更有人在唱抒情歌时,屏幕突然切到西北汉子扭秧歌的片段。更离谱的是,同一首《情歌》两次点唱,画面会从 “动漫公主追星星” 变成 “穿西装的卡通狗飘几何图形”,且均与歌曲意境毫无关联。部分 KTV 还出现双声道杂音问题,原版人声与 AI 翻唱叠加后嘈杂刺耳,彻底击碎唱歌的沉浸感。
KTV 的 “AI 算盘” 背后,是行业难以承受的成本重压。正版 MV 版权费用早已成为压在经营者身上的巨石:热门歌曲单首授权费可达数万元,天王级歌手作品需单独议价,一家门店年均版权支出往往高达几十万,连锁品牌更是动辄数亿。雪上加霜的是,受线上 K 歌平台冲击与版权纠纷困扰,2015 至 2024 年间全国 KTV 门店从 7 万家锐减至 3.94 万家,客流量降幅超 70%。相比之下,AI 生成 MV 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——”正版系统年租几十万,AI 生成器包月才几百块,差价够撑半年”,一位 KTV 店长的坦言道出了行业心声。
但这场 “成本保卫战” 却踩了多重红线。律师指出,KTV 擅自用 AI 画面替换原版 MV,涉嫌侵犯原作品的改编权、保护作品完整权与公开放映权,且多数 AI 生成内容未取得商用授权,一旦追责将面临巨额赔偿。更致命的是对用户体验的摧毁:对许多人而言,原版 MV 是承载青春记忆的 “情感载体”,而 AI 生成的混乱画面不仅打破情绪氛围,更有消费者因诡异画风 “唱不下去”,甚至回家做噩梦。更令人无奈的是,部分门店需加购 10 元 VIP 包才能解锁 AI 功能,且存在无法自行切换回原版的情况,有顾客被迫看了三小时诡异画面才结束聚会。
技术本应服务体验,而非替代体验。业内人士普遍呼吁,KTV 行业的生存困境值得理解,但不能以牺牲用户感受为代价。AI 生成 MV 并非不可用,但需建立 “内容匹配机制”,至少保证画面风格与歌曲类型相符,同时赋予消费者自主切换权限。毕竟,人们走进 KTV,是为了在熟悉的旋律与画面中释放情绪,而非在 AI 的 “随机创作” 中遭遇惊吓。

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