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好奇 ChatGPT 这类 AI 为何能流畅对话?背后藏着怎样的训练奥秘?AI 训练师又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?这篇文章用最通俗的方式,拆解大模型训练的三大核心阶段,不管是新手想入门,还是老手想复盘,都能 get 一份实用的全景指南,看清那些 “看不见的幕后工程”。
一、预训练阶段:给 AI “喂饱” 海量数据,打下语言基础
预训练是大模型的 “启蒙阶段”,核心是通过无监督学习,让模型从海量无标注文本中自学语言规律、基础知识和通用推理能力。
无标注文本无需深入解读,只需简单打标签,AI 训练师会筛选并投喂网页、书籍、对话记录等数据,比如 10 万条生活对话、5 万篇科普短文加 3 万条新闻稿。这就像给婴儿读遍各类读物,让它慢慢摸清人类语言的基本逻辑。
这个阶段的模型能说通顺的话,但不懂 “按需回应”。比如问它 “感冒了该多喝热水吗?”,它只会复述 “感冒是常见疾病,很多人会喝热水” 这类语料碎片,不会明确说 “是” 或补充其他建议;问 “开心的近义词”,它能说出相关词汇,却可能因语料统计偏差闹笑话。
对 AI 训练师来说,这个阶段的核心工作是数据处理:
- 清洗低质量数据,剔除涉黄、暴力等不良内容;
- 对数据分类,比如 K12 教育类模型要分开历史、地理、政治等科目数据;
- 切分长文本,将超过 2000 字的内容拆分,方便模型学习。
二、有监督微调(SFT)阶段:教 AI “懂需求”,学会精准回应
有监督微调是在预训练基础上的 “精细化教学”,AI 训练师会全程干预,帮模型建立基础思维理解能力。
如果说预训练是让 AI “读遍图书馆”,那 SFT 阶段就是教它 “怎么运用知识”。此时模型已有海量储备,但不会灵活使用,AI 训练师要通过构造优质标注数据,引导它学会对话逻辑和任务目标。
这个阶段会分两类项目推进:
- 通用项目:培养模型基础对话能力,让它能像人一样正常交流;
- 专项项目:在通用能力之上,针对特定领域强化训练,比如让模型精通逻辑推理、情感交流、代码生成等,部分专业领域还会邀请研究生、博士等专业人士参与指导。
AI 训练师的核心工作的是:
- 制定数据筛选规则,构造高质量标注数据;
- 撰写标注规范,明确训练方向;
- 把控项目进度,做好全流程监督;
- 回收数据并复盘,持续迭代优化。
三、强化学习(RLHF)阶段:让 AI “自主进化”,越用越优质
强化学习是大模型的 “进阶阶段”,核心是依靠人类反馈让模型自主学习,不断提升回应质量,实现 “自循环优化”。
这个阶段和有监督微调的反馈不同,不再是单纯投喂数据,而是让模型生成多个答案后,由 AI 训练师排序打分,再让模型根据反馈自主改进。比如模型生成 3-5 个回应,训练师选出最优项,模型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调整,下次争取产出更优质的内容。
这里的关键是训练 “奖励模型(reward model)”,它就像一个 “小老师”,能代替人类给大模型的回应打分。就像阿尔法 Zero,无需人类投喂棋谱,只需知道棋局输赢,就能自主学习并战胜阿尔法 GO,这正是强化学习的魅力。
AI 训练师在这个阶段的工作的是:
- 构造适配强化学习的高质量数据;
- 撰写对应的训练规则;
- 全程把控项目推进;
- 核心新增任务:完成 reward model 的训练,助力模型实现自主进化。
.
.
.
.
.
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