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英国 Particle6 Productions 公司开发的 AI 虚拟女演员 Tilly Norwood 正式 “亮相”,不仅凭借高度逼真的形象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,还拥有专属 Instagram 账号,通过出演系列喜剧小品积累了不少关注度,甚至吸引了多家经纪公司的目光。
然而,这一 “新人” 的出现却在好莱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—— 真人演员群体对此表达了强烈抗议。他们的核心担忧在于,AI 虚拟演员无需支付薪酬、不会因劳资纠纷罢工,更能根据需求灵活调整 “工作状态”,长期来看可能对人类演员的职业生存空间造成冲击,甚至逐步取代部分真人演出岗位。雪上加霜的是,Sora 2 视频生成技术的升级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焦虑。该技术大幅提升了 AI 虚拟角色的表演细腻度与场景真实感,让 Tilly Norwood 这类虚拟演员的 “表现力” 更贴近真人水准。这也引发了关于观众接受度的激烈争论:一部分人认为技术进步能丰富娱乐形式,另一部分人则担心虚拟演员会让影视内容失去 “人的温度”。
面对 AI 技术在娱乐领域的快速渗透,行业普遍认为,未来的娱乐业或许难以完全排斥虚拟演员,更可能走向 “人机分工” 的演进方向 —— 例如虚拟演员负责特定类型的标准化演出,真人演员则聚焦于需要情感深度、即兴发挥的角色,以实现技术与人类创造力的互补。

.
.
.
.
